四月月記事|一打一櫻花行全紀錄、如何讓日常有小小的期待、一場精力實驗

🌸 一打一的日本櫻花行:與媽媽的第一次雙人旅

原本以為這趟是家庭旅行,結果因為時間喬不攏,最後變成一打一——我自己帶媽媽出國。

以前只有跟爸爸單獨旅行過,不過他的個性比較隨性,加上他本身就很熟悉出國流程,所以相對輕鬆;這次換媽媽,壓力相對較大,但也因此有了不少全新的觀察與經驗值,在這裡簡單紀錄一下這次的戰鬥經驗以備未來可參考(X)

我用很喜歡的玉藻公園櫻花當首圖~~

✈️ 行前準備:亂流應對、行程安排、心態調適

亂流應對

上次媽媽搭機遇到亂流時有點恐慌症狀,原因是因為亂流使她暈車想吐但機上沒有塑膠袋。這次查到春季亂流機率較高,就事先準備了暈車藥、塑膠袋、精油等等可以減少焦慮的物品。

行程安排&期待管理

由於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是看櫻花,所以沒有固定每天的行程,而是先找好許多櫻花景點,再依照當天開花狀況機動調整。備案景點也要先準備好,因為花期無法預測,加之春天蠻常天氣不穩定,常常會遇到不適合賞櫻的陰天。

大致安排完後最重要的是管理對方的期待,除了介紹可能會去的地方和解釋為何每天的行程不固定,表達出「我有做功課,請不用焦慮」的安全感,最重要的是要強調花期的不可預測性,避免讓對方有錯誤的期盼,增加路途上的吵架機會。被以為自己沒做功課而徒增對方焦慮。(儘管基本上她不會記得行程,但還是要盡到告知義務⚠️)

心態調整

媽媽的最大需求是每天需要預留足夠的收行李時間,所以自己的心態也要調適,需要認清早上要有至少一小時的整理行李時間,無法像獨旅一樣說出發就出發。 最後一天基本上也不太能排什麼行程,就讓她能好好收行李,自己就亂轉日本新聞台看看有沒有有趣的節目打發時間(想辦法自娛自樂很重要!)

🍡 旅遊途中:情緒管理、當好導遊

情緒管理

一打一和一般家庭旅遊的最大差別就是沒有其他人能緩衝情緒,萬一吵架就是兩人乾瞪眼,所以要努力拉回對話氛圍減少吵架機會。雖然這次還是有因為溝通上的一些誤會不小心導致幾次吵架,但以整整六天都待在一起來說,我自己覺得還可以啦 🥹

當好導遊

除了事先找好的景點資料、交通細節等,善用 ChatGPT 是我這次覺得很好的方法,因為它可以協助我回答媽媽各式各樣的問題,像是突然指著路上的植物說這是什麼

另外也要記得客製化,像是我媽和我爸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她比起正餐更愛吃零食點心,所以安排上不太需要照時間吃三餐,而是偏向邊走邊看有什麼好吃的。體力也是比較特別的地方,只要天氣涼爽,不得不說我媽腿腳比我還好很多(常常是我被拖著跑…… 🤣)

☁️ 下次可以改進的點:拍照 & 購物時間

  • 拍照:我發現她很愛叫我去各個地方站著然後拍我,當下有時會覺得尷尬和難為情而拒絕(可能因為人很多,或是不懂為什麼要拍),下次可以試著努力更適應一些,也可以更主動提出幫忙拍照、分享適合的構圖等等。
  • 購物:留更多零食店和藥妝店(也是因為零食)購物時間,不能期待一次就能買完……🤣

💫 照片沒拍下來的時光

最後想紀錄幾個沒拍照,但還留在腦海中的回憶。

  • 旅行的第三天中午,在大阪買了朋友推薦的肉包,站在一處好不容易尋覓到比較適合吃東西的地方手忙腳亂的拆盒子,一邊看著熙來攘往的人群
  • 旅行的第四天早上,我不小心把鮮奶茶點成咖啡的拿鐵(我沒辦法喝太多高咖啡因的飲品),好險有愛喝拿鐵的媽媽幫我把點錯的拿鐵喝完。
  • 旅行的第五天夜晚,我們坐在一處沒人的椅子上,伴著有點寒意的風,望著點燈的櫻花樹和姬路城隨意閒聊。

老實說,這趟旅行對於景點本身的記憶沒有像上次日本獨旅那麼深,因為更多時候我的注意力是在身旁的人身上,不過確實是一次特別的經驗。

宮島的櫻花 🌸

🎮 我的第一個手把:XBOX 手把簡短使用心得

最近想重繼續玩一款對手殘鍵鼠黨不太友善的遊戲,在第 N 次覺得手指要抽筋後決定購入手把,隨意爬了下文加上朋友推薦就決定買 XBOX 的基本款手把。

目前使用了幾週覺得確實有提升遊戲體驗,而且還能將手從鍵鼠解放,斜躺在椅子上玩遊戲,可見適當的投資設備能帶來很大的效益~(我應該在玩九日時就買的嗚嗚)

小缺點是有時大拇指或虎口會微痠,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內(也可能只是還在適應),以及因為體驗提升會更想繼續玩……XD

💭 思考:讓兩場旅行之間的日子,也充滿小小的期待

最近看到一個觀點,「要對生活有期待,就是要在一趟旅行結束前訂下一趟旅行的機票」,一開始我也偏向同意,但心裡總覺得無法百分百認同。後來再多想了一下,才知道卡住的原因是:這句話是不是也默默暗示著,旅行和旅行之間的日子——也就是那些佔了生活絕大多數的日子——就沒有期待可言呢?

當然,這個說法更像是一種比喻,畢竟應該很少人能夠真的做到 XD。但多少還是透露出一種訊號:或許我們太常把期待留給要好幾個月,甚至要一年才會發生一次的大事件了?

我自己有時也會掉進這種模式,明明在做眼前的事,其實腦袋早已飛去未來的想像裡,快樂地沉浸在幻想之國。但現實是,不太可能每個禮拜都有會讓我引頸期盼的大事件,所以,怎麼讓平常的生活也能多一點小小的期待感,是我要持續練習的事情。

幾番實驗後我發現,適當安排一些「小型體驗」,能有效為平淡的日子添加期待,像是:

  • 一個月後要看的演唱會
  • 下下禮拜的假日小旅行
  • 這週要和朋友參觀某個展覽或要吃的餐廳
  • 買下立刻想看的書或遊戲
  • 計畫一個下班後想做的事

將它們組合起來,就能在不同時間尺度(每月、每週、每天)下都留有盼望的事 ✨

🐧 一場因 Pingu 而來的精力實驗

副標:為了企鵝,我喝了不愛喝也不該喝的東西(x)

上週五桐號和企鵝家族(Pingu)聯名,只要消費達到某個金額就能加價購可愛的 Pingu 周邊。最近妹妹很迷 Pingu,每天播放動畫,讓我也掉入了回憶的漩渦。看到這次的聯名,立刻決定要衝一波 XD

最大的問題是:我們人手不足,沒辦法一次拿太多杯,只好靠高價飲品湊金額。結果高價飲品不巧多為糖度固定無法調整的飲料,加上杯數眾多,即使我這種只愛喝無糖手搖飲的人也只能認命喝掉。既然都喝了,我便把他當作一場精力實驗紀錄下來。

▶️ 前提:我偏向晨型人,最近一個月假日作息平均約 23:00~23:30 睡,7:30~8:00 左右起床

  • 睡眠狀況:剛好前一晚比平常晚睡(12:30 左右),因此隔天相對晚起(8:45 左右)
  • 早晨感受:照平常慣例看個書買個早餐就快十點,大家差不多起床了,家裡開始變的「熱鬧」🤣 原本早餐慣例會是配無糖鮮奶茶,但為了消化飲料們,今天是喝糖度固定的特濃泰奶——平心而論是好喝的,只是真的偏甜。喝完後覺得喉嚨有點緊,加上昨天晚睡和環境吵雜,精力水平緩慢下滑。
  • 中午~下午:今天固定的運動課剛好停課,所以在家隨便吃了點午餐(幾顆偏油膩的水餃),吃完覺得好膩又跑去喝泰奶和吃小餅乾,整個人覺得有點浮浮的,比較難專心。
  • 晚上相對回歸正常生活,但很早就覺得疲倦想睡了。

🔍 綜合來說,影響較大的因素有:

  • 因為晚睡和晚起,早上安靜不被打擾的時光相對減少,初始精神狀態比較差
  • 喝含糖飲料有點像開啟了開關,後續更容易亂吃零食
  • 午餐選擇吃方便的水餃,因其營養組成較差(蛋白質和纖維較少),更容易飢餓想吃零食,整體精力水平受影響

👉 回顧這場實驗,我的結論是:還是喜歡早睡早起、頭腦清楚、擁有一些屬於自己專注的時光。XD

(像這篇文章就是勞動節放假,用一個專注的上午寫完的。)

Pingu 🐧

🤖 最近很喜歡的 AI 瀏覽器插件:Glarity

近期裝了一個免費的 AI 瀏覽器插件 Glarity,和很好用的 AI 搜尋工具「Felo」同一家公司出的。Glarity 的核心應用是透過 AI 進行內容摘要(支援網頁&YouTube影片)、即時翻譯,還有和網頁互動(如:選取文字後就該段提問),可以想像成在瀏覽器裡常駐一個小型 ChatGPT 助理。目前用了幾個禮拜覺得很有幫助,等用的更順手後想要寫一篇文章紀錄實際的使用情境。

➡️ 小結

體感上過得挺快的一個月,接下來要步入悶熱的夏天了,日常作息又得努力調整了嗚嗚(像是會不想早起因為很熱……但偏偏早上又是我生產力最高的時候🥹 )

Similar Pos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